




海鮮產品用焦亞硫酸鈉
焦亞硫酸鈉主要是為了防止海捕蝦發黑變質、冰鮮水產品常用的化學還原劑,漁民捕撈后,常有漁船或漁運船上直接添加,一般夏季使用多,春秋季使用少,冬季基本不使用。
焦亞硫酸鈉在我國“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”中規定應用于干制水果,果蔬、果汁飲料,蜜餞、葡萄酒等,使用范圍不包括水產品,因此理論上講,水產品中不能使用焦亞硫酸鈉,但實際上 漁船在使用該物質。
防止超量使用,危害健康。使用方法參見“海捕蝦保鮮操作技術要求”。焦亞硫酸鈉超量使用是普遍存在的問題,其使用多在生產環節(漁船和漁運船),而不是加工廠和市場環節。
焦亞硫酸鈉的儲存注意事項
操作注意事項: 密閉操作,局部排風。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,嚴格遵守操作規程。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,戴安全防護眼鏡,穿化學防護服,戴乳膠手套。將污水調節PH值為2~3,加入焦亞硫酸鈉可以把Cr6+還原成Cr3+降低其毒性。遠離火種、熱源,工作場所嚴禁吸煙。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。遠離易然、可燃物。避免產生粉塵。避免與氧化劑、酸類接觸。尤其要注意避免與水接觸。搬運時要輕裝輕卸,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。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。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。
儲存注意事項: 儲存于陰涼、通風的庫房。相對濕度保持在75%以下。再調節pH值到8~9間,溶液中的Cr3+離子沉淀生產Cr(OH)3。包裝要求密封,不可與空氣接觸。應與氧化劑、酸類、易(可)然物分開存放,切忌混儲。采用防爆型照明、通風設施。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。儲區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。
焦亞硫酸鈉是怎么生產出來的?
焦亞硫酸鈉的生產工藝路線有干法和濕法兩種。
( 1 ) 干法。將純堿和水按一定摩爾比攪拌均勻,待生成 Na2CO3.nH2O呈塊狀時, 放入反應器內,塊與塊之間保持一定的空隙然后通入SO2,直至反應終了,取出塊狀物,經粉碎得成品。
( 2 ) 濕法。于亞流酸氫鈉溶液內,加入一定量的純堿,使其生成亞硫酸鈉的懸浮液,再通入SO2 ,即生成焦亞硫酸鈉結晶,經離心分離、干燥而得成品。
泄漏應急處理應急處理: 隔離泄漏污染區,限制出入。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,穿防毒服。避免揚塵,小心掃起,置于袋中轉移至安全場所。若大量泄漏,用塑料布、帆布覆蓋。酸素漂白劑的漂白力較溫和,花色衣物可安心使用,就是用於絲綢和羊毛也沒問題。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。 第七部分:操作處置與儲存操作注意事項: 密閉操作,加強通風。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,嚴格遵守操作規程。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,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,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,戴橡膠手套。避免產生粉塵。避免與氧化劑、酸類接觸。搬運時要輕裝輕卸,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。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。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。
上一條:焦亞硫酸鈉標準常用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