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節后,國內純堿價格進入直線上升通道,各地普漲100~200元/噸,市場略顯供不應求。然而,筆者認為,今年6月份可能成為純堿市場的轉折點,產大于銷、價格走低的情景可能逐步再現。
一,產大于銷的格局仍在。從產量看,據中國純堿工業協會統計,2015年我國純堿產量累計2613萬噸,比2014年多生產25萬噸;協會預計今年純堿產量會略高于2015年。從消費量看,去年純堿表觀消費量2393萬噸;預計今年下游平板玻璃、日用玻璃、洗衣粉、氧化鋁等產品用堿量與2015年持平,下降幅度不會太大,上升動力也不足。
總的來看,產量略高,消費量持平,今年純堿總體產大于銷的格局仍在。
二,當前漲價主要因為部分產能停產。純堿今年上半年略顯供不應求,主要是因為海化事故導致其停產,市場價格應聲大漲。同時自2015年12月份以來,不少產能陸續停產或檢修。具體看,去年10月華爾潤60萬噸/年產能因效益不好而停產;青島堿業80萬噸/年產能、福州耀隆化工40萬噸/年產能、江蘇中鹽昆山公司60萬噸/年產能也陸續因搬遷停產。再加上今年1月海化因事故停產,在3個多月時間內,國內440萬噸產能停產,才導致暫時的庫存下降,供應緊張。
上一條:元明粉廠家批量供應,質量有保證
下一條:小蘇打工業用和食用的有什么區別